[没有眼泪1987]的博客:
http://zqz1987.mypm.net
自我实现人的优秀热歌魅力2

4.以问题为中心

一般来说,自我实现者都习惯于把注意力集中在他们自身以外的事情上,即以问题为中心而不是以自我为中心。他们自身一般不存在什么问题,他们自身的问题早已得到解决,他们一般也不会关心他们自己。这正与不安定的人们形成强烈的对比。普通人往往会发现有大量等待完成的任务,一些需要付出大量精力的身外的问题需要解决,他们没有时间去发展自身原发的创造性。

自我实现者选择的这些任务未必是他们喜欢的或是他们为自己选择的,而可能是他们所感到的职责、义务或责任。这就是为什么我们要采用“他们必须做的工作”,而不采用“他们想要做的工作”的说法的原因。一般来说,这些任务是非个人的,不自私的,更确切地说,它们与人类的利益、民族的利益或家庭的少数几个人有关。

除了几个例外,马斯洛认为,研究对象通常习惯于生活在最广泛而合理的参照系里,他们的心胸开阔,能从整个人类的角度来考虑问题。他们似乎绝不会见树不见林,他们是在价值的框架里工作。这种价值是伟大的,而不是渺小的,是宇宙性的,而不是区域性的,是从长远出发的,而不是从一时出发的。总之,尽管这些人都很朴实,但似乎从某种意义上来说都有点像哲学家。

当然,这种态度对于日常生活的每个领域都具有意义。例如,研究对象的主要显著特点,如宽宏、脱离渺小、浅薄和偏狭,就可以归入这种更一般的态度的名下。自我实现者超越琐事、视野开阔、见识广博,在最开阔的参照系里生活,笼罩着永恒的氛围,给人的印象具有最大的社会以及人际关系的意义,它仿佛传播了一种宁静感,摆脱了对于紧迫事务的焦虑,这使生活不仅对于他们自己,并且对于那些与他们有联系的人都变得轻松了。.

5.超然独立与离群独处的特性

所有的自我实现者都可以很随意地离群独处而不会使自己受到伤害,他们不会因为自己单独一个人而感到不舒适。通常对人类性格的评价——内向、外向的说法并不适用于他们,他们没有明显的内向或者是外向的特征。马斯洛采用超然独立这个词汇来描述他们。这个词包括两层含义:第一是不受外界影响的特征;第二是自我决定、自我管理的特征。

超然独立是相对于周围的环境而言的。前面已经讲过,自我实现者具有超出普通人的集中注意的能力。强烈的专心致志导致他们并不在乎周围的环境,他们具有熟睡的能力,不受干扰的食欲,在面对难题、焦虑和责任时,仍然能够谈笑风生。他们可以超然物外,泰然自若地保持平静,而不受那些在其他人那里会引起骚乱的可怕事情的影响。他们对待个人的不幸并不像一般人那样反应强烈,甚至在不庄重的情境中,他们依然能够保持尊严。

超然独立的另一层含义是自我决定,自我管理。自我实现者是积极主动、有自己的主见的行动者,而不是一个人云亦云、人人可摆弄的棋子,他们在生活中是强者而不是弱者。在做决策上,他们是依靠自己的判断,听从自己内心的呼唤。他们依据自己的经验来分析问题、判断问题时,不轻易为他人的意见所左右。而我们生活中的许多人并不是如此。我们在发表对事件的看法时,往往受报纸、杂志或者是我们身边的权威的看法的局限;在购买日常的生活用品时,往往听从推销员、广告的劝说;甚至在选择我们自己的领导时,我们也是人云亦云的时候为多。我们实际并不是自己做决定,而是让别人、让各种媒体替我们做决定。但自我实现者并不是这样,他们依靠自己的头脑做决定,他们日常为人处事是在说自己的话,按自己的真正想法做事。这一点说起来简单,实际上需要长期艰苦的努力才能做到。

自我实现者对于外界具有相对独立的能力,这是因为他们的匮乏性需要(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尊重需要、爱的需要)都已经得到了充分的满足,他们所要求的满足并不需要依赖外界、依赖他人来实现。即使面对外界的打击、嘲讽、挫折,他们仍然能够保持心理状态的相对稳定。在普通人会发疯的环境中,他们仍然能够保持一种相对的稳定与安详,在这个时候,人们称这些研究对象“有自制力”。

6.民主的性格结构

自我实现者有一种马斯洛称之为“民主的性格结构”的特征,这种特征可以有如下的表现形式。

首先,马斯洛的研究对象对任何人都有一种基本的尊重。即便是一个极度邪恶的人,他们也不会肆意贬损、侮辱他的人格,他们仍然会把他当作一个起码的人来对待。但这并不等同于他们对邪恶是一味忍让,相反,他们对恶势力比一般人更有可能挺身而出。

其次,马斯洛的研究对象对于一个人的评价,是根据这个人的优点、特征,而不是根据他的阶级背景、教育程度、种族、肤色甚至是政治信仰。这些对我们普通人来说很明显、也很重要的区别,对他们来说似乎无关紧要。三教九流、天涯海角他们都有朋友,一个高官可能还不如一位农民跟他更合得来,当然这并不是说他们在选择朋友时毫无品位。他们选择的朋友,必然在某些方面有值得他们学习的地方,有令人称道的地方。即便是一位铁匠,也有自己的长处,因为,也许一位铁匠对于人生的看法要比高官显爵还要精到。“三人行,必有我师”是对他们的这种特征的真实写照。他们并不试图保持自己的优越感,不认为自己一定比别人高明,这缘于他们对自我的真正的自信。他们不需要保持任何外在的地位、名誉之类的东西,这使他们能够毫不装腔作势而发自内心地向别人请教。

7.富于哲理的善意的幽默感

马斯洛的研究对象具有与众不同的幽默感,他们的幽默感是善意的,富于哲理性的。在他们当中,生活中常见的忙碌、努力、策划都可能会显得有趣可笑。他们是以一种相对超脱的态度来看待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因而不会拘泥于生活中的名利、得失,他们取笑人类的愚蠢与自大,取笑人们的装模作样,对人们生活中的虚伪客套给予善意的讥讽。他们的幽默引起的往往是会心的微笑而不是捧腹大笑,他们的这种幽默富于思想性与哲理性,脱胎于当时的具体情况而不是这个情况的附加物,它是自发的而不是事先策划的,并且往往绝不能重复。

自我实现的人的幽默并非以伤害他人为手段,他们不会嘲笑他人的低能无知,不会恶意地嘲笑别人的缺点,他们也不会靠一些猥亵的内容来取悦大众,不会把滑稽当幽默,他们的幽默不会让别人感到难堪或者感到牵强,他们的幽默是真正的人的幽默。

8.对文化适应的抵抗

文化相对主义认为,适应良好的人类是对文化有极高的认同,并在日常的为人处事中加以体现。从赞同适应文化这个角度讲,自我实现者都属于适应不良,虽然他们在多种方面与文化和睦相处,但可以说他们全都在某种程度上内在地超脱于包围着他们的文化。他们与文化的关系可作如下分析。

自我实现的人在选择衣服、口头语、食物和做事情的方式时,他们一般也遵循当时社会的习俗。对于社会上流行的事物,他们不会刻意地去追求,也不会有意地加以抵抗,社会的流行习俗不会对他们有多大影响。这种习俗对于自我实现的人来说是一种很表面的东西,在必要的时候,他们可以像换一件衣服一样轻易的改变这些习惯,他们没有多余的精力来对付这种事,也不屑于在这种事上花费精力。他们对于礼貌、举止、风度不太关心,往往是以敷衍为多,或者是为求干脆、简洁而速战速决。

他们都可以称为是权威的反叛者。他们虽然也对文化的不公正表示愤怒与无耐,他们并不急于改变它。因为激进的变革往往会引起巨大的牺牲,但却收效甚微。对于文化进步,他们更多的是一种冷静的长期的关心,这缘于现实生活中缓慢变革的必要性和益处。

9.自我实现者的价值观

对自我实现者而言,在生活中的许多方面的冲突、斗争以及选择时的犹豫和冲突减弱甚至消失了。因为,通常来说,我们生活中的许多问题都不是内在固有的,而只是一些人工制造的问题,比方说到哪家餐馆吃饭,玩牌还是跳舞更有趣味之类的问题,成人与儿童、老师与学生之间的对抗等等。在面临这类选择时,普通人就是在冲突之中做出选择,价值趋向则在选择中得到表现。但对自我实现者而言,此类冲突根本就不成为冲突,此类冲突对他们而言显得毫无道理,斗争不再是斗争,而成了快乐的协作。’

在高峰体验的时刻,自我实现者对世界的描述极其相似,他们关于世界看来如何的陈述也是一个价值陈述。在这个时刻,是和应该是等同的,事实和价值是等同的。用通俗的话来解释,就是说高峰体验时刻自我实现的人接触到的现实世界已经变得近于理想,他们所感知、所看到的世界就是他们经常在梦中渴望见到那个被希冀、被渴望的世界。“是”就是客观存在,“应该”是理想世界,“是”和“应该”已经融合到了一起,理想已经变成了现实。用马斯洛的话来说:“事实在这里已和价值相融合”。因此,我们完全可以把自我实现的人在高峰体验时所描述的世界看成我们所要奋斗以求实现的终极目标。

10.自我实现者的缺陷

自我实现者并非完美无缺,他们也会表现出许多人类的小缺点。他们有时候也可能显得愚蠢可笑、令人厌烦;在牵涉到自身的时候,他们也会表现出大多数人都会有的虚荣心;他们也会面红耳赤地跟别人争论,也会盲目地挥霍钱财;他们有时唳所暴露出的暴躁脾气会让周围的人感到震惊。

自我实现者在遭遇大变、受到巨大打击时,能表现出惊人的冷静和近乎冷酷的无情。这部分是因为他们的性格非常坚强,而对事物的认识又能够超乎寻常地鞭辟人里,发现事物的本来面目。因此,他们能够从容面对生活的残酷,这常常会让周围的人认为他们冷漠无情。比方说,他们能迅速的从自己的亲人的逝世中恢复过来,或者是他们一旦发现自己的挚友欺骗自己,就会毫不犹豫地跟他断绝关系。感觉有点像外科医生拿起手术刀时的感觉,是因为深刻的认识而看起来冷漠无情。

他们的缺陷也表现在他们对待习俗的态度上。由于他们对于习俗只是一种勉强接受的态度,这有时会使他们在社交场合显得落落寡合。对于别人的奉承赞美,他们会有意无意地加以抵制。尽管他们的原意并不想引起别人的不快,但陈规陋俗往往会使他们感到不自在,他们会有意无意地采取不太合作的态度。他们在这时采取的一些不合规矩的做法会招致别人的不满。

如果自我实现者全神贯注于自己的兴趣,深深地沉浸在某个问题中时,他们会对周围的事情变的心不在焉、视若无睹,这时他们的幽默感不见了,社交礼貌也飞到了九霄云外。这个时候,他们的言行很可能让别人感到很震惊,感到羞辱,感到自己的感情受到了伤害。

甚至是他们的宽容也会出问题,他们的存在也有可能为社会上的不良作风开了方便之门。他们对别人过于宽容,也许会姑息养奸,流氓无赖会从他们那里获得本不应有的迁就。

通常来说,自我实现者在许多方面都堪为楷模。虽然他们也会有罪恶感,也会焦虑悲伤,内心也会有剧烈的矛盾与冲突,但是这并不妨碍其人性的光辉。毕竟“金无足赤,人无完人”。

 

为了避免对人性失望,我们必须放弃对人性的幻想。

——马斯洛

三、倾听自我的呼唤

自我实现是一种理想的生活状态,如何才能达到这种令人神往的状态呢?是不是像马斯洛的一些听众那样,今天下午听了一堂自我实现的课,然后在下个星期的1300就声称他们突然达到了自我实现呢?这是不现实的。事实上,趋于自我实现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只有在中老年人身上才会发现,年轻人身上很难看到这一点。

根据对自我实现者的研究,马斯洛谈到了趋向自我实现的几条途径。

(1)自我实现意味着充分地、活跃地、无我地体验生活,全神贯注而忘怀一切。它意味着体验时不带有青春期的那种自我意识。在这一时刻,个人全身心地专注于他正在做的事,脑子中没有其它杂念。这时候他忘记了自己姓甚名谁,忘记了伪装自己,忘记了拘束与畏缩,他不再努力使自己显得老练成熟,此时他达到了美妙的自我实现。作为个人,我们都曾体验到这样的让人欣喜若狂的时刻。

(2)自我实现是一个连续的过程,而不是一个一蹴而就的过程。在生活中我们面临无数次的选择,每次选择都有前进和倒退之分。晚上是出去打麻将还是去听一堂培训课程,是一如既往地戒烟还是禁不住朋友的诱惑重操旧习,生活中的诱惑时时刻刻都在引诱我们偏离航向,需要我们做出自己的选择。前进的选择使人成长,让人更加坚强、更加自信;倒退的选择使人变得畏缩不前,使人更加悲观、更加消极,对人的防御心理更强。每一次对成长的选择都是趋向自我实现的运动。

(3)从自我实现的字面意思来看,我们首先要有一个内在的自我的存在,这就是人的内在的生物学天性,先天的素质。

“倾听内在冲动的呼唤”——马斯洛曾经举过这样一个例子:作为自我实现的第一步,拿过一杯酒,先不要看其商标,闭上眼睛定一定神,用自己的感觉避开外界的干扰,用自己的舌头品一品味道,然后根据自己的感觉,发表喜欢它或者是不喜欢它之类的评价,而不是根据酒的牌子和名气、别人对此的评价、电视和杂志的宣传来做出相应的反应。大多数人在大多数时候并不是倾听自己本身的内在的自我的声音,而是倾听父母的教训,权威的声音,报纸、杂志、电视的充满煽动力的劝说,这一点在青年人身上尤其显著。重要的是要有自己的见解,自己独立的见解,说自己的话。

(4)如果你有怀疑时,就诚实地说出来而无须加以隐瞒,不必考虑别人会因此对你产生什么看法。人一般讲来有一种不自觉地逃避责任的倾向,每个人都看不见自己的后脑勺。对待问题,反躬自省,承担自己应担的责任,这是迈向自我实现的一大步。对于责任的清晰把握,是迈向自我实现的一大步。

(5)不带自我意识的体验实际上正是完全的倾听自我的声音,一个人只有敢于真正地倾听自己内心最深处的声音,能够时时刻刻做到这一步,能够镇静自若地说:我不喜欢这样,他才能做出正确的选择,才能懂得自己的命运。

对青年人而言,这种情况表现得特别明显。比如在一场大型的摇滚音乐会上,出现的都是一些奇怪的电子音乐、一些超现实或颓废派的举动,绝大多数人都没能弄明白其中的含义,甚至连其中到底有没有含义都搞不清楚。一些人目瞪口呆,一些人加入进去。音乐会结束后,大多数人会说几句俏皮话而不是真正表达出自己的想法,比如说自己原本是看不懂的,一般不会提到自己的困惑、对音乐会乱七八糟的感觉。因为,如果说了这话,这实际上意味着会与众不同,会不受欢迎。

要有勇气而不要怕这怕那,这也是自我实现的另一种说法。

(6)自我实现不仅是一种最终状态,它是在任何程度、任何时刻实现个人潜能的过程。对一个聪明人而言,自我实现就是通过运用聪明的才智使他变得更聪明,这并不是说要做一些遥远而不可企及的事,而是说要突破一个人的可能性往往需要经历勤奋的、付出精力的准备阶段。自我实现可以是钢琴键盘上的手指锻炼,自我实现可以是努力做好你想要做的事。只想成为一个二流的医生,那还不是一条通向自我实现的正确途径。你应该要求自己成为第一流的,或要求竭尽你自己的所能,以实现一个人的可能性与最大潜力。自我实现的过程并非可以一蹴而就,而需要经历长期的勤奋的努力。

(7)高峰体验的有关问题。高峰体验是自我实现的短暂时刻,这是一些让人心醉神迷的时刻。但自我实现不可预料,你只能是“喜出望外”,无法预料什么时候自我实现会到来。但我们能设置条件,使高峰体验更有可能出现,或者是设置相反的条件,以便于使它较少可能出现。破除一个错觉,摆脱一个虚假的想法,知道自己不善于做什么,知道自己的潜能不是什么——这些也是构成自我实际上是什么的发现的一部分。这一点我们在下一节进行论述。

(8)“去圣化”(Desacralizing)的心理防御的机制。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心理防御机制。必须弄清楚对自己而言,什么是最好的,什么是不好的,未来可以是什么样的,需要对自己的防御心理进行识别并有勇气解除它。这种解除并不让人舒服,因为,防御心理总是针对一些让人不愉快的事情的。

“去圣化”是一种现代青年中常见的防御机制。由于从小所受到的教育和环境问题,孩子们从小时候开始就怀疑价值观念与美德的可能性,变得玩世不恭。神圣、永恒对他们而言显得是如此地遥不可及,这要追溯到我们现代社会的通行习俗。‘马斯洛曾譬发表过一次演讲,题目叫做《感情脆弱成为禁忌:价值观念丧失的通病》,在这篇文章里,他回顾了他曾经受到的医学训练:教授们故意想使学生们的心肠硬起来,故意的亵渎神圣,引导学生们用冷漠、客观而无情的态度对待痛苦和疾病。有一次,学生们观看一位外科医生做一次乳房切除术——医生用一把电动解剖刀切除一位死去的少女的乳房。虽然在动手术的过程中,一半的学生都想呕吐,但是那位主刀医生以随便而又冷静的口吻谈论切割方式,对圣洁的乳房随意比画,对学生的反感毫不在意。最后,主刀医生割下乳房,“扑通”地往大理石桌面一扔,神圣而美好的乳房就成了一团脂肪和垃圾,被扔进了废物桶。这情景让三十年后的马斯洛仍然记忆犹新。学校的教育让学生们学会了用自己的方式来训练自己:坐在死尸上吃汉堡包、照相留念,用死人的肢体吓唬别人,对身体的隐私部位开玩笑。友善的同情心、神圣的感觉更多的时候得到的是善意的嘲讽,而不是真诚的共鸣。

总之,自我实现不是某一种伟大时刻的问题,并非在周三下午三点,一个神秘的召唤便永恒地把我们带入了天堂,自我实现是一个点点滴滴的积累,他们倾听自己的声音,承担责任、忠诚、诚实,勤奋工作,不断成长。

没有眼泪1987 发表于 2010/5/3 7:45:00 阅读全文 | 回复(0) | 引用通告 | 编辑 | 收藏该日志

发表评论:

    昵称:
    密码:
    主页:
    标题:
公 告
登 陆
日志日历
搜 索
日 志
评 论
链 接
统 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