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arria]的博客:
http://sarria.mypm.net
知识管理的“实”与“虚”——将知识管理进行到底! 
 

知识管理的“实”与“虚”

——将知识管理进行到底!

 

作者:商蓉蓉

2008-1-8

 

场景一

“赵,你觉得咱们公司刚上线的知识管理平台怎样?”小李问。

“这个,貌似有点‘虚’哦,暂时还没理解透彻”,呷了一口咖啡,小赵继续说:“你说,知识是什么?看不见也抓不着的。再说,知识应该怎么管?管来做什么?”

“呃,我们工作当中用得着的都算吧,比如我的销量和库存统计表,你的经营分析报告?”

“这些都是现成的模版,从工作流平台上就可以找到,哪还用得着这个新平台啊。”

“也对哦,那新平台到底是干嘛使的呀?”

两人对望,摇头,再摇头。

 

场景二

场景三

 

 

知识管理的“实”与“虚”

知识管理,何者为虚,何者为实?

知识为“虚”,存于员工脑中,看不见也摸不着;管理为“实”,为了获取知识而采用的工具、手段和方法,看得见也摸得着;知识管理的对象为“虚”,最有价值的经验和技巧多是隐性知识,如果自己不说没人能猜得到;知识管理的成果为“实”,隐性知识转化为显性,以文档的形式沉淀下来,成为可供其他成员共同学习的组织知识。

知识管理虚中有实,实中有虚,其目的是抓住“虚”的知识,促进“实”的学习,建立组织的自我学习机制,通过知识的共享和学习来提高组织的整体技能。

 

贵在坚持

知识管理因为涉及到对人类精神活动的最高成果——知识的管理,决定了它在推进过程中必然的困难重重,也突显了长期坚持的难能可贵。

事实证明,知识管理并不仅仅是搭建一个平台,发布一项规定,指定一个负责人,出台一套奖励规定那么简单,还必须采取适当的方法和手段,吸引员工主动贡献和分享知识,并持之以恒。

很多企业的知识管理系统在上线之初,启动场面总是轰轰烈烈,员工热情都是如火如荼,“知识”数量也是与日俱增,可惜好景不长,当系统进入了稳定期,员工的热情也进入了冰河期,当初的热情不再,知识的更新不再,员工的关注不再,知识管理系统开始慢慢淡出人们的视野,跑到一边自生自灭去了。

为什么知识管理难以持久呢?其实,很多知识管理实施效果不佳的企业,最初都是抱着很高的期望,实施前作了充分准备;成立了专门的推进小组;开展了相关的培训;提高了员工的认知程度;选择了符合企业要求的管理平台;制定了系统实施的推进计划;出台了相关的奖励制度,鼓励员工分享知识。可是结果呢,知识管理如昙花一现,空留一抹余香,既然无法长期坚持下去,当然也未能收获知识管理可能带来的成效。

 

什么才是合适的?

知识管理败多胜少的原因何在?下面我们结合企业目前常用的知识管理实施方法,谈一谈如何才能将知识管理进行到底。

 

 

      

再次,物质激励与精神激励相结合

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两手都要抓,两手都要硬。

 

考核和奖励都是物质手段,我们在灵活运用这二者的同时,也要注意在精神层面上对员工进行褒奖。

我们当然可以将员工贡献的知识转换成工资和奖金,从物质上体现其价值,但是,我们依然不能忽略精神层面的认可和激励,能给员工带来的动力。

知识管理对于以知识资本为主的企业尤为重要,而这些企业中掌握核心知识的正是知识型员工。从知识型员工自身的特点来看,他们注重物质奖励的同时,可能更看重精神奖励,精神上的满足感相对于物质奖励来说,更能获得成就感,更能激发主动性。比如,对贡献较大的员工给予内部专家的称号,或者令其加入知识管理委员会,会让他们充满成就感和荣誉感,比拿到奖金更能刺激员工的热情和积极性。

由于知识管理本身的特点,我们不能一味的用物质和金钱来刺激员工的热情,还应该通过精神激励的手段来不断提高员工对知识管理的认可度和主动性。

 

 

 

从个人知识到企业知识

知识管理将个人的知识转化为组织的知识,将个人的智慧转化为集体的智慧,通过对知识的分享和学习,建立一个有学习能力的组织,让企业的知识传承可以摆脱“师傅带徒弟”的旧有模式和口口相传的局限,可以不断的积累和发展。

已经有很多企业为了自己的长远发展,越来越重视加强知识管理工作,采取切实可行的方式促进组织知识的形成与沉淀,让企业变得越来越聪明,让知识成为企业长期发展的动力。

sarria 发表于 2008/4/1 17:09:00 阅读全文 | 回复(0) | 引用通告 | 编辑 | 收藏该日志

发表评论:

    昵称:
    密码:
    主页:
    标题:
公 告
登 陆
日志日历
搜 索
日 志
评 论
链 接
统 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