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rdcoo.chinardm.com
公 告
登 陆
日志日历
导 航
日 志
评 论
链 接
统 计
 
Some Ways to Improve English

很多人在学习英语,目的虽然不一,但学习的方法确是大同小异,读书、做题、报班,可以说是八仙过海,各显其能。但深究会发现,看似普通的现实中,经常犯着显而易见的错误,这些错误能否被克服,就奠定了一个学习者能否成功的基础。这包括两个环节,一个是发现这些错误,一个是克服这些错误。

首先要清晰地认识语言到底是什么。语言的本质是什么,“呆板”原来念“ai ban”,但经常被人念成“dai ban”,大多数人都给念错了,但错的人太多了,于是近两年国家语言文字委员会重新定义,使这两个字的正确发音变成了“dai ban”,ai的发音成了错误。The fisrt floor在美国英语里指的是一楼,在英国英语里指的是二楼,电梯的单词在美国英语是elevator,但在英国英语又是lift。从这些具体的事例面可以看出为什么会有这些差别?有人说是文化差异,可为什么美国会有这种对“电梯”表达的文化,英国有那种表达的文化?为什么呢?答案太简单,是“习惯”,这个答案不是我发明的,它来源于我的一位高中英老师,谁也说不清为什么,就是习惯成自然。恰如鲁迅先生写的“世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就成了路”。

明白了语言来源于社会的习惯,认真思考一下,我们该有哪些变化来促进我们的学习呢?

一是学习材料的选择,不要再选择那些来自于母语非英语国家的材料。不是来源于母语国家的材料的表达方式永远不那么地道,就象在欧美的中国餐馆吃到的中式菜肴怎么也没在国内吃到的地道,我认识的一位老人最喜欢收到的礼物就是从巴黎带回来的鹅肝酱和法式面包,总觉得在国内的西餐馆怎么也吃不出那么地道的味道。比如在国内的英语刊物的表达rich manpoor man,新加坡《南华早报》的表达是havingsnot-havings,这没有谁对谁错的问题,就是习惯。

另外语言也是在与时俱进的,就像中文一样,“鸡”已经有了一个注释叫“妓女”,这在20年的生活中根本就是没有的词,如果作为一个老外,夸奖一位女士带了一顶漂亮的鸡冠子帽子,用了“你看起来真像一只漂亮的鸡”,估计绝对要挨扁了,但在30年前就无所谓。英语也是一样,我有朋友从新加坡、欧美等国回来,谈到China Daily,异口同声地排斥它,上面在用一些极端标准的中世纪的词汇,在国外几乎没人用的东西,就像来个老外和你用古文言交流的话,你说别扭不别扭?所以建议学习材料,包括纸介材料和音像材料,尽量选择原版的,读《Washington Post》《New York Times》《Digest》,上英语国家网站,看英美澳大利亚的原版DVD,听多了,练多了,水平就长了。

二是不要在开始学习的时候过于深究语法,美国比较崇尚自由,在语言也有体现,和老美的交流中,动词+形容词的表达比比皆是,相比之下英式英语的表达就中规中矩,很严密的动词+副词的表达。过于深究往往会使人在听说读写的时候下意识的去推敲,这个短暂的推敲过程就会使学习者的反应会慢那么几百到几千毫秒,这个滞后就严重制约了听和说的发挥。非母语人士学英语读写常优于听说,这是罪魁祸首。

三是学习一门语言不能脱离其文化,一种语言文化的形成离不开其社会的人文文化环境,所以在开始的时候最好不要老是在非英语环境下学英语、练英语,不要在成都小吃店去想英语该怎么说,中餐馆里讲究的是凉菜——热菜——汤——主食——水果,而在西餐,soup——main course的次序,这样关公战秦琼的环境如何在短时间内快速提高。所以唱山歌就到山上去唱,吃烤全羊到草原上去吃。那样才有感觉。所以学习材料和方法不要机械地去背单词,而是到哪学哪,随身带个快译通的手机或PDA产品,到了西餐店查吃西餐的词和句子,去火车站就查买票窗口如何交流的句子,以此类推。这样能形成较好的语感。也更容易用英语进行思维。

我和一位来自UK的外籍教师请教如何形成语感的问题,不至于下意识地在听和说时,先在大脑中形成事物的影像,然后形成中文的词或句子,最后译成英文。他的方法是在日常生活中,先用最短的句子描述你所遇到的每一个事物,比如遇到了塞车,就描述为ohmy Godterrible traffic jam.”,在上电梯时,“Lady first”,“A beautiful girl is standing beside me”,逐渐地把句子拉长,避免仅仅用最简单的词来答复,如见面除了hello就不会说别的,What time did we meet each other last timeLong time no see you. What are you busy doing now? 等等都是可以的。thenEnglish ability will improve gradually。见事物用英语想象和尽量用长句子来描述是学好英语较好的方法。

另外就是在听的时候注意弱读和连读,这是学一门语言能否登堂入室的门槛。这个方面有一个最笨也最有效的办法,找一份听力材料,一定是有原文的那种,但不看原文,只管听,反复听,对实在不清楚的地方,反复听一个句子或一个词,直到能把它分析出来,实在不能明白的话,就机械的模仿跟读,直到自己的发音和磁带的发音一致,然后再去查原文,看究竟是个什么词。这种方法几个朋友都和我介绍过,我也实践过,确实不错。

最后的办法是找个Language partner(语伴),这就要靠机会了,周围的圈子实在没有这方面的资源也难办,总不成举个牌子,上书Let’s make friends”,到老外出没的地方守株待兔吧,人家还不得把你当色狼或神经病。如果谁能有此机会的话,一定用好,对于英文的听说来说,这是最好的工具,当然同时你也是外籍朋友学习中文的工具了。

这是我曾经请教别人和自己实践心得的英语学习体会,用了之后觉得很受用,但未来能受用到什么境界,我也还不知道,毕竟我还没有凭借这些方法成为首屈一指的英语专家,但如果我真到了那个层次,这些体会我可能就不免费公开,而它将成为我的一个饭碗之一了。

武晔卿 发表于 2006/12/23 6:03:00 阅读全文 | 回复(2) | 引用通告 | 编辑 | 收藏该日志
看看
亲人邻里和和睦睦,新朋老友开开心心,生活简单快快乐乐,处世稳重平平安安;天天心情愉悦,岁岁喜气洋洋
ximen(游客)发表评论于2007/2/17 11:07:00 个人主页 | 引用 | 返回 | 删除 | 回复
Re:Some Ways to Improve English
我最近就想好好弄弄英语,很有感触,学习英语必需和文化相结合
小年(游客)发表评论于2007/1/19 11:27:00 个人主页 | 引用 | 返回 | 删除 | 回复

发表评论:

    昵称:
    密码:
    主页:
    标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