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工程管理网 培训服务 | PMP认证 | PgMP认证 | 回到首页 | 联系我们 | 收藏本站
免费注册会员 | 登陆
工程管理论坛
工程经理圈 工程经理博客

最新推荐
相关文章
没有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工程管理网 >> 工程文库 >> 行业聚焦 >> 铁路 >> 正文
桩基托换技术在广州地铁三号线工程中的应用
作者:王世君 来源:中国论文下载中心 点击量: 发布时间:2013-7-16 20:57:46
需按规定对材料进行抽检。钢筋笼应分节焊接、吊放,每节钢筋笼的长度应根据房屋首层净空决定,施工时应采取有效措施,使上下节钢筋笼的轴心在一条直线上。施工中应严格按照施工规范操作,确保钢筋笼的焊接质量,同时施工时应尽量缩短吊放和焊接时间。

  (4)托换梁施工 既有承台表面处理;既有承台植筋;托换梁钢筋、混凝土施工。新旧结构接触面的垫层须清除,且将接触面混凝土表面按施工缝要求处理。凿毛、清除表面松动石子及清洗混凝土表面。

  (5)预压 待托换梁强度达到要求后进行预压。预压前需对液压设备、量测设备进行标定,做好千斤顶定位检查,量测系统测试,预压方案完善,房屋鉴定等前期工作。预压过程应按既定方案分步进行、同步加压(同组梁),并根据量测结果调整施工参数及步骤。

  (6)体系转换 待达到加载终止条件,托换梁、桩及建筑物沉降稳定后安装钢垫块,钢垫块稳定性及强度满足要求才可逐步进行体系转换。特别注意在初期阶段控制千斤顶回油速度,并根据量测结果调整施工参数及步骤。量测结果及外部条件允许后取出千斤顶。

  (7)节点施工 节点钢筋设置、焊接,浇注微膨胀混凝土。浇注过程中控制振捣棒不得接触钢垫块。预顶节点施工完,且全面观测沉降变形稳定后,盾构方可掘进,洞内开始切断被托换的桩。

  (8)覆土 恢复地面。

  4 施工监测

  桩基托换是风险性、技术性很高的工作,同时也是依赖信息化程度很高的工作。施工监测是决定工程成败的重要一环。监测内容包括:建筑物的沉降、倾斜及裂缝观测;地面沉降及裂缝观测;地下水位观测;托换梁变位及裂缝观测;托换桩、托换梁(支座处)、既有桩、既有柱高程监测;分步液压参数监测等。

  所有水准点均应与不受施工影响较远的基准点相联系,并绘制沉降与时间关系曲线。裂缝观测应在裂缝位置予以标明,并进行编号,记录大小及发展。

  (1)水准点布置 ①与托换梁相交既有柱及与这些被托换柱相邻轴号上的既有柱;②被托换建筑天面四角及天面四边靠近中点位置;③新施工的托换桩桩顶;④新施工的托换梁支座处及与既有桩相交处;⑤地面沉降观测点。

  (2)裂缝观测位置 ①托换建筑物裂缝 既有裂缝及托换过程中出现的裂缝;②托换梁裂缝 包括支座处、受拉区;③托换桩裂缝 包括桩头、桩侧;④其他与托换体系相连的结构构件裂缝。

  (3)变形观测位置 ①托换梁梁底变形;②托换梁梁侧变形。

  (4)液压参数 ①标定后液压设备压力表读数;②千斤顶活塞长度。

  (5)柱沉降监测要求 ①对楼房的所有柱进行沉降监测;②监测仪器的精确度不大于0.1mm;③基准点要稳定,不受托换施工和隧道施工影响。

  (6)对楼房倾斜监测要求 ①对楼房分别在纵横轴2个方向上监测倾斜度;②读数精确度不大于1mm。

  托换完毕2个星期内,仍要进行监测工作。此时仅监测被托换柱的沉降,第1周监测频率为每天1次,第2周为2天1次,监测数据应及时反馈。

  从盾构机到达建筑物下部开始,到盾构机通过建筑后2个星期内,需对地表沉降及建筑物倾斜、不均匀沉降、裂缝开展情况进行监测。盾构通过时每天监测2次,其他时间2天监测1次,监测数据应及时反馈。地面下沉允许值为10mm;房屋不均匀沉降允许值为0.002L(L为框架梁跨长);房屋倾斜不允许大于0.004(指基础倾斜方向两端点的沉降差与其距离的比值)。

  5 施工注意事项

  (1)在原柱上穿孔和凿、锯除承台前,必须采用型钢或其它方法支顶上部横梁,待施工完毕后方可拆除。

  (2)对建筑物的各种地下管线,如水管、煤气管、电缆等,要加强保护和监测,影响施工的可会同有关部门协调处理。

  (3)施工对周围的影响 必要时,建筑物首层为施工面,其地台、门窗、水电管线处的砖墙均需拆除,为保证楼上住户使用,需搭建临时过道及水电线路改道。托换施工完成后,对地台、砖墙、装修等恢复原样。

  (4)施工前,调查地下管线的布置,然后制定专门的处理措施。

  (5)新旧混凝土结合要牢固。具体措施如下:①为了让新旧结构协调作用,新旧混凝土界面均要求处理;②将旧混凝土表面凿毛,深度宜为10~20mm,对柱凿毛深度不宜超过10mm;③凿毛后用水清洗干净,在新加结构混凝土浇捣前4h内刷界面处理剂;④凿毛时若发现裂缝等异常情况,应立即采取临时安全加固措施,并反馈给设计人员。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文章录入:web13741    责任编辑:web13741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字体: 】【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关于中国工程管理网 | 收藏本站 |京ICP备10012994号
    共创国际项目管理顾问旗下网站:中国研发管理网 | 项目管理者联盟 | 中国工程管理网
    VIP会员 | 培训服务 | PMP认证 | PgMP认证 | 刊物出版 | 沙龙会议 | 人才服务 | 广告投放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 2005-2014 21CPM.COM 工程管理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证0605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