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工程管理网 培训服务 | PMP认证 | PgMP认证 | 回到首页 | 联系我们 | 收藏本站
免费注册会员 | 登陆
工程管理论坛
工程经理圈 工程经理博客

最新推荐
相关文章
没有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工程管理网 >> 工程文库 >> 行业聚焦 >> 铁路 >> 正文
上海地下工程建设中的经验和教训
作者:白云 汤竞 来源:中国论文下载中心 点击量: 发布时间:2013-7-6 10:02:29
例: 人民广场地区、世博园区以及上海南站地区的地下空间开发[2]。

  ( 1) 人民广场地区: 人民广场是上海市的中心,也是最大的客流集散地, 轨道交通在此形成 1 号线、2 号线和 8 号线的换乘枢纽, 三线通过站厅和换乘通道实现付费区直接换乘, 并在南京路西藏路口设置了大型下沉式集散广场, 以方便客流的集散以及与地面公交的衔接。广场地下开发至四层, 分别是地下商业街、体育馆、游泳池、音乐厅、地下车库, 均与地铁车站连通。

  ( 2) 上海南站:上海铁路南站是上海西南方向进出市区的门户, 是一个多功能的大型综合交通枢纽,汇集有 R1、M3 和 L1 三条轨道交通线、长途汽车站、近郊汽车站和公交枢纽站、出租车停车场等交通枢纽设施。上海南站广场地下空间除满足各种交通换乘功能, 还结合地下空间进行商业开发以提高整个广场的综合效益。由于乘客在地下换乘、购物、停车及通行, 吸引了大量人流至地下活动, 使得地面人车混杂的问题得以解决, 从而改善了地面环境。同时兼具解决了火车客流、城市交通客流、商业、环境及城市防灾减灾等功能。

  ( 3) 世博园区: 2010 年上海将举办举世瞩目的世博会。为更好地体现“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的主题,该地区进行了统一规划, 做到功能呼应。区域外围有良好的道路交通条件, 经周边道路可以快捷的进入城市高架快速路系统, 联系机场、铁路车站、港口码头、公路等对外交通设施。据分析, 公共交通承担的客流量均超过 70%, 其中轨道交通则达到 50%。将有四条地铁联系世博会园区内、外交通, 在以轨道交通为核心, 公共交通为主体的世博会交通网络中, 地下交通枢纽将成为整个交通网络的锚固点, 园区内大型展览馆将轨道交通作为其地下部分的延伸, 成为展馆的一部分, 乘客去乘座交通工具的过程, 和游客从出站口进入大型展馆的过程也是参观展览的过程。

  1.3 公路越江隧道[3 ̄7]

  根据上海城市总体规划, 到 2020 年黄浦江上越江设施的总体规模将达到 99 个车道。其中外环线以内的越江设施中, 隧道车道数将占到 70%左右。上海是中国拥有盾构法越江隧道最多的城市, 也是中国最大沉管法隧道所在的城市。上海已经建成的越江隧道共有 6 条, 分别是打浦路隧道、延安东路隧道北线和南线隧道、外环隧道、大连路隧道、复兴东路隧道、翔殷路隧道; 已经启动的越江隧道有 3 条: 上中路隧道、崇明越江通道南港隧道、西藏南路越江隧道;规划待建的越江隧道共有 5 条: 军工路隧道、长江西路隧道、新建路隧道、人民路隧道、龙耀路隧道。

  ( 1) 盾构法隧道 ( 见表 1, 表 2)

  

  ( 2) 外环沉管隧道[8]

  这条大型沉管隧道—上海外环越江隧道是上海市外环线节点工程, 1999 年 12 月 28 日开工, 工程总投资近 17.48 亿元人民币。上海外环越江隧道是上海外环线两个过江段之一, 是亚洲目前最大的沉管隧道, 全长 2880 米, 隧道设 8 条机动车道, 共有 3 个孔, 中孔 2 车道, 车道宽 7.5 m, 两边孔各宽 11 m,设 3 车道, 设计车速为 80 km/h。外环隧道的建设是上海首次采用沉管法施工的越江隧道, 沉管段长736 m, 最大埋深 33 m, 共设 7 节管段。

  ( 3) 磁悬浮隧道工程

  磁悬浮越江隧道工程东起浦东耀华支路上钢三厂附近、穿越黄浦江、到浦西新日铁路支线、龙吴路箱涵以东, 总长为 3.344 km, 其中隧道段为 2.58 km。线路设计为单洞双向, 列车运行速度为 200 km/h、列车运行试验速度为 300 km/h, 隧道一般仅 48s 就能够通过, 最快只要 31 s。高速磁浮列车系统是一个安全系数相当高的系统, 列车有 1000 个蓄电池, 当只有一半电池工作的时候列车还能维持 10 mm 的浮距。另外, 每一节列车的耐火时间能够维持 30 min。磁悬浮越江隧道具有以下一些特点:

  ( a) 磁浮铁路隧道是世界首创;

  ( b) 磁浮隧道工程对绝对沉降和相对沉降都有特别高的要求;

  ( c) 高速运营的磁浮列车给隧道带来的振动和通风设计与一般公路隧道的设计是不一样的;

  ( d) 防灾救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文章录入:web13741    责任编辑:web13741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字体: 】【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关于中国工程管理网 | 收藏本站 |京ICP备10012994号
    共创国际项目管理顾问旗下网站:中国研发管理网 | 项目管理者联盟 | 中国工程管理网
    VIP会员 | 培训服务 | PMP认证 | PgMP认证 | 刊物出版 | 沙龙会议 | 人才服务 | 广告投放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 2005-2014 21CPM.COM 工程管理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证060517号